總網頁瀏覽量

10.27.2008

想像力大解放---玩瘋了!!


想像力大解放─玩瘋了!!! (《繪本棒棒堂》稿件)

突破「哆啦A夢模式」
深受孩子們喜愛的動漫《哆啦A夢》有個幾近固定的敘事模式:

大雄被欺負或遇到問題→大雄找哆啦A夢幫忙→哆啦A夢拿出未來世界的道具→大雄的問題解決了→大雄因好奇(或貪心)濫用道具→大雄得到懲罰

孩子們往往被琳瑯滿目、天馬行空的「科幻」道具所吸引,但是當孩子的幻想和欲求得到滿足之際,作者卻又毫不遲疑地將孩子拉回現實世界。這部萌生於1969年的日本漫畫,終究擺脫不了時代的主流價值。再怎麼說,面對孩子,大人們還是要板起臉孔,正經八百地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解決問題還是要靠自己努力」之類的話。
於是,當想像力像氣球一樣逐漸膨脹,超越了常識的框架,作者還是要戳破這個氣球,讓故事回到原點。孩子或許因而失望,但是也回到了「現實」與「安全」的世界。這樣「有放、有收」的循環模式,一方面對了孩子的胃口,一方面也符合成人社會的道德檢驗,而使得這部作品的連載和播放生命能長久延續。
一些包含幻想世界的繪本,也常見這種「現實」→「幻想」→「現實」三段式的敘事模式;孩子不管經歷了多麼神奇的冒險,在故事的結尾終究會被牽引回現實。
然而,在推崇想像力和遊戲童年的今日,我們還是可以看到一些不一樣的故事模式。作者讓孩子在故事裡盡情做夢、不知節制地想像、嬉戲,彷彿主張著:「反正在故事裡嘛,玩瘋了又何妨?」
在2008年上半年的推薦出版品中,我找到了四本想像力「大解放」的繪本,它們活蹦亂跳的生命力,深深地吸引著我,相信孩子們應該也可以感受到它們奔放的魅力。這四本書分別是《特別的恐龍日》、《小寶貝呢?》、《好大好大的蕃薯》、
以及《棉被山隧道》。

無須擔憂該如何收拾殘局
《特別的恐龍日》是眾多小男生和小女生的夢想。事情發生某個星期五,主角的小男孩本以為那又會是個無聊的星期五;誰知道奇蹟出現了!!買一打甜甜圈,竟然送一隻「恐龍」,不是塑膠玩具,是「真的」三角龍!好了,這個無法用常理解釋的設定,既然成立了,作者艾莉絲.布洛奇(Elise Broach)和繪者大衛.司摩(David Small)就毫無忌憚地玩下去啦。
小朋友看醫生不送貼紙、剪頭髮不送汽球,而是送「真恐龍」。連鞋店、漢堡店、電影院,只要有送促銷贈品的店,送的都是「真恐龍」,而這樣的情節發展,唯一憑藉的就是:「今天是特別的恐龍日」。理由夠薄弱了吧!所以,作者也不必說教、講理了,故事到最後甚至連媽媽都被打動,在日暮低垂時,趕緊打電話去訂甜甜圈─連媽媽都愛上收集「真恐龍」了。
故事就這麼結束了,沒有講到星期六一早起來,什麼都不見了,只是一場夢。雖然作者稍稍提一下,養這些恐龍要花很多食物、需要很大的空間,但是他更強調恐龍可以在院子裡陪小孩玩飛盤、溜滑梯,還能幫媽媽清屋頂、曬衣服。
這麼離譜的故事,沒有小孩不知道這是「假的」,但是因為每個小孩都希望它是「真的」,所以就讓他們在假裝中玩瘋了吧!作者不回到現實,放任想像力的遊戲精神,十分高明。
另一本不講求收拾殘局的佩特.哈金斯(Pat Hutchins)的《小寶貝呢?》,則是不同趣味的展現。一開始奶奶進門,高聲問道:「我們家的小寶貝呢?」,大家才發現小寶貝不見了(作者一路都給小讀者線索)。姊姊在走廊的地板上發現了腳印,於是奶奶、媽媽和姊姊一沿著腳印找尋小寶貝,小讀者每翻一頁都會發現小寶貝到處「搗蛋、破壞」,媽媽眉頭深鎖,但是奶奶卻誇讚這些是小寶貝成長的能力:會用刷子(亂刷油漆)、幫忙打掃(弄亂壁爐、弄髒客廳)、會用剪刀(把洋裝剪短)……。
哈金斯發揮了他擅長的翻頁驚奇和重複敘事的節奏,讓孩子在預測和期待中,進入被小寶貝搗亂的世界,當一個明眼的旁觀者。家裡明明被小寶貝玩得翻天覆地,到處需要收拾,奶奶卻極度樂觀;相對於此,小讀者其實是會漸漸站到媽媽的那一邊,最後小寶貝並沒有受到任何懲罰,但是因為這種極端放任,小讀者反而會幫媽媽說話。當然,孩子們可能不會記得,他們都曾經是那個好奇、挑戰大人神經、探索自己能力的小寶貝。

集體激發的想像力遊戲
《好大好大的蕃薯》令我驚豔於繪本大師赤羽末吉不同的魅力。藍天幼兒園的小朋友,滿心期待地等著去遠足,挖番薯。這天卻下起雨來;於是,孩子們合力用彩筆在一張張拼接的紙上畫著,創造出一個「超級大番薯」;在畫完大番薯後,還開始展開一連串的想像遊戲,最後,大家吃了大番薯,都化身成「薯屁飛彈」,一個個發射到宇宙去旅行!
繪者赤羽末吉以民間故事見長,但有別於他擅長的東方雅緻的水墨畫;此書中,他用童稚的造型和筆觸,運用留白和粗細不同的線條,勾勒出孩子可天真、活潑的想像,而且他用長達十四頁的畫面、連續性的造型,成功畫出令人驚嘆的的巨大番薯。除了黑色線條之外,本書只用了紫紅色的「番薯色」,十足具有畫龍點睛的戲劇效果。這個由真實幼兒園的教學活動衍伸出來的故事,將孩子樂觀的本質,優游於想像遊戲的「超能力」,描寫得淋漓盡致。是一本很容易引起幼兒共鳴的繪本。
同樣是來自日本的《棉被山隧道》也展現了集體想像遊戲的樂趣。故事裡小健睡不著,在棉被裡鑽出了一條長長的隧道,出隧道後,竟然是一大片的草原,那裏有一大群睡不著的小孩。大家的棉被,堆疊成一座高高的棉被山。小健還看到自己的好朋友小美。小健在棉被山彈跳、玩溜滑梯,還在草原爬樹、在小溪旁玩耍,玩累了才沿著棉被隧道爬回家睡覺。更有趣的是,第二天醒來,卻發現自己在小美家,原來小健鑽錯隧道了!
作者那須正幹(長野英子繪)不但沒有將孩子從幻想中帶回現實,告訴他們這一切都是夢,還在故事最後更強化棉被山「真實存在」的可信度。看完這個故事的幼兒,一定會加入製造棉被隧道的行列吧!所有不想「乖乖」躺著睡覺的孩子,都可以在這本繪本中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夥伴。
想像遊戲是一切的動能
這四本以孩子角度出發的故事,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沒有教導孩子任何「功利取向」的知識,更沒有任何道德教訓。有的只是無限延伸的想像世界,盡情地玩,不必擔心要收拾殘局;也不會在想得正開心時,悻悻然地被潑了一盤冷水。其實,這當中充滿了對孩子的信任,作者們相信即使在故事的世界裡玩瘋了,孩子還是有自然回到現實的能力,只要讓他們真的盡興地玩、玩累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