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11.10.2010

找尋一個靈魂安住的家-----訪九鳥陶燒


我想當一個農夫,拉坯機就是我的一小畝田。
諸推依.魯發尼耀 (廖光亮)

九鳥的阿亮不賣雞排
住址是這麼寫的:「台東縣卑南鄉初鹿村32鄰新斑鳩42號」,顯然這是一個沒有路名的地方。從台東市北行台九線,快到初鹿村的中油加油站時,左側有一個「九鳥陶燒」的看板,從那一條叉路上山,再開個10來分鐘,就會來到阿亮的九鳥陶燒。
廖光亮,人稱「阿亮」,是來自屏東牡丹的排灣族人,族名諸推依.魯發尼耀(Zudweyi Ruvaniyo)。2003年阿亮在初鹿成立陶藝工作室時,他想要一個可以世代傳承的名字,就像日本的「清水燒」、「志野燒」一樣,他試著將地名新斑鳩的「鳩」拆成「九鳥」,發現充滿意象與趣味;「但是我還是要加一個『陶』字,不能像日本的方式直接叫『九鳥燒』,否則大家會以為這個阿亮不賣雞排,在賣烤小鳥」,阿亮說著哈哈大笑起來,爽朗洪亮的笑聲在工作室裡迴盪。

陶藝原本就在排灣族的血脈中
排灣族的傳統生活中,陶壺非常重要,那是祖靈寄居在人間的住所,陶壺又分「公」、「母」兩種,也就是有陰陽之分。」在訪問九鳥陶燒之前,我們去參觀了阿亮正在台東鐵道藝術村推出的個展「介.過」[i],阿亮指著他所創作的陶壺說。
排灣族的古陶壺象徵著一個家族的財富與地位,只有位高權重的貴族才能擁有陶壺。以前部落頭目嫁女兒時,會捏斷一片壺口給對方,表示分家,而尊貴的陶壺不會因為有了缺口而損及其價值。
在排灣族的神話傳說中,Tavaran部落有兩兄弟,發現大母母山頂冒出黑煙,於是前往探個究竟。他們發現裝有太陽蛋的陶壺,建造一座橋,慎重迎接陶壺過河回到部落。兄弟帶回陶壺後,請百步蛇守護。十個月後,陽光直射入陶壺,陶壺突然迸裂,出現一個小女嬰。古陶壺就像是孕育排灣族文化的子宮,與其祖先的來源、頭目的特權與通婚、貴族階級的承襲與延續等,都有相當密切的關連。
然而,現有的古陶壺是代代相傳而來,製陶的技術已經失傳很久了。「到了我們這一代,才又開始研究製陶的技術,」阿亮說。

「我是誰?」---從屏東到台東,那一條迂迴曲折的路
阿亮會迷上陶藝,成為繼承傳統與開拓創新的藝術家,除了排灣族血液的脈動,還源自一段自我追尋的生命故事。
70年代,父母親希望孩子去平地去讀書,將來才有機會翻身。我三、四年級的時候也去了。可是不會中文和閩南語,好像到了國外。功課不會寫會被老師打,一直打到不習慣、不舒服的感覺越來越來少,但是已經是小學六年級了。」阿亮說他在部落上小學時就像是到了天堂,因為不用幫忙農務,反正就是發呆、等下課、玩耍,但是到了平地唸書卻是「像魚一樣,必須將自己身上的鱗片刮掉,」抹去自己的出身傳統的文化,那很痛。
到了平地求學後的阿亮,之後到了台南讀神學院,早已經適應了都市的生活,但是「到都市我是原住民,回到家鄉我是都市來的,」阿亮接著說:「那一種從小就藏在心中的『不安』─我到底是誰?還是跟隨著我。即使在教會工作,那種不安還在,上帝為什麼要創造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
於是,阿亮選擇了「回家」。為了回到部落,必需先學個一技之長,在因緣際會下遇到了陶藝。「我想尋找一種生活方式,讓這種『不安』穩定下來,作陶可以面對自己,我想當一個農夫,拉坯機就是我的一小畝田,」他說。
阿亮曾經試著回去家鄉屏東牡丹,和妻子夏子住在簡陋的屋舍裡,希望靠陶藝工作室謀生,但沒有成功。後來,到夏子的故鄉台東初鹿創立了九鳥陶燒。「我後來知道『家』一個靈魂安住的處所,不一定在自己原生的地方。現在在這裡我們有一群朋友,互相切磋影響,不斷成長,我們認真地看待自己原住民的處境,雖然來自不同族群,但這是一個家!」阿亮堅定地說。

目前阿亮跟勞委會合作,在台東排灣族的土板部落進行陶藝創作的培訓計畫。政府的計畫只有一個半月短短的時間,但是阿亮希望自己可以到這個保留傳統排灣族文化的部落至少待上一年,「除了培育一群人之外,我希望自己經歷一整年的排灣族傳統生活與祭儀,可以在創作上有所精進,」阿亮說。
  與陶相遇,阿亮找到了「家」,但對於陶藝的追尋,還在路上。

[i] 2010年9月18日~10月31日,以「借過」之諧音做為其展覽名稱,代表他在混沌中找尋一條出路、一種突破,或是一段迫不及待的遠行意象。展出作品分三大類,一為擬製排灣族傳統陶壺,二為從排灣族觀點和生活經驗出發、詮釋人與社會現象的個人創作,三為台灣原住民傳統圖騰與形象設計現代生活陶器。

藝術家簡介-諸推依‧魯發尼耀(廖光亮)
1963年生於台灣屏東牡丹鄉,排灣族人,師承恆春東海棠,從事創作年資16年,2003 成立「九鳥陶燒」陶藝工作室於初鹿。
個展經歷
2010「介.過」諸推依‧魯發尼耀創作個展 台東鐵道藝術村
2010 失落再現——吶喊的符號?廖光亮陶藝創作個展 知本老爺大酒店
2007 台東縣農會東遊季農特產採集館環境及入口意象自主營造陶藝水景 公共藝術「吟唱共舞」
2007 初鹿新班鳩生態部落陶藝週邊公共藝術—「太陽神的光芒」
2003 「諸推依與廖光亮的對話」個展 原住民文化園區
2002 「人、土與火的對話」個展 明正國小 高雄
2000 「人、土與火的對話」個展 台東縣立文化中心 台東
註:這是10月10日去訪問阿亮後,我寫的稿子,正式刊登在《繪本棒棒堂》時,會使用攝影家楊雅堂先生所拍的照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