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顯示具有 僕僕行腳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僕僕行腳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6.05.2012

八千代座 (日本熊本縣山鹿市)


日本 繪本學會2012 年 第15 屆年度大會 在熊本縣山鹿市八千代座 舉行。
6月2日第 一 天12:30開場的「てくてく座」(繪本畫家組成的劇團)特別公演「山鹿夢物語」。
除了日本繪本學會的會員之外,還有特地來看戲的觀光客。兩層樓的古蹟劇場八千代座擠進了800人。排了很久的隊,脫了鞋子進場,領了便當在塌塌米的座位上吃,大家在等開場前的情景。



八千代座官方網站   http://www.yachiyoza.com/
歷史簡介(節譯自以下官網資料):
明治43年(1911)年以江戶時代的傳統劇場型式建築完成開業的劇場。
當年由山鹿市商工會組成劇場協會,地方商家一起出錢建造的。設計八千代座的是一位燈籠師傅木村龜太郎,他並非建築專家(山鹿市的燈籠很有名),但為了設計家鄉的劇場熱心地到處參觀東京的歌舞伎劇場,甚至跑到上海去學習當時洋建築的工法。昭和40年代(1965~) 之後,民眾的娛樂多樣化,八千代座也漸漸老朽,幾乎在停業的狀態。之後,當地的老人會發起「一人一片瓦」運動,募集了資金,重修屋瓦,受此運動感動的當地年輕人也開始企劃一些活動,讓劇場再次復活。
平成二年(1990)由當地市民主辦的「坂東玉三郎舞蹈公演」(非常有名的歌舞伎演員),引起很大的迴響,在明治時期的小劇場「八千代座」看戲,成為日本知名的風雅。
八千代座於是亮麗重生。

<国指定重要文化財>
八千代座は、明治43年に建築の江戸時代の伝統的な芝居小屋の様式を今に伝える芝居小屋です。山鹿の商工会が劇場組合を作り、1株30円の株を募って建てたものです。八千代座を設計し、工事監督をしたのは、回船問屋の主人で灯籠師でもあった木村亀太郎です。建築には素人でしたが、研究熱心で東京の歌舞伎座や各地を見学、さらには上海に渡り洋式工法の長所も取り入れました。昭和40年代になると庶民の娯楽が多様化し、八千代座は時の流れの中に取り残されていきます。閉鎖状態が続き老朽化が進む芝居小屋。朽ちかけていく八千代座に一番心を痛めたのは、華やかだった頃を知るお年寄りでした。老人会は、「瓦一枚運動」で募金を募り、屋根瓦を修復。この運動に刺激を受けた若者も、復興へ向けての様々な活動を始めました。その後昭和63年国重要文化財に指定されました。
平成2年から市民の手づくりで行われた「坂東玉三郎舞踊公演では、明治の芝居小屋:八千代座が創り出す空間のなかで、華麗に舞う玉三郎丈の舞台のすばらしさに観客は魅せられ、この公演が復興への大きな追い風となり、八千代座の名前を全国に広めることになりました。

平成8年より平成の大修復・復原が始まり平成13年完了。

3.06.2011

《窗口邊的小荳荳》30年週展紀行(一):人物篇

        去年策畫了岩崎知弘展,在台北、台東和台中,得到許多朋友的迴響,也因此和來台一起工作的安曇野知弘美術館副館長竹迫女士成為好朋友。
        今年寒假,帶台北班同學去參訪東京知弘美術館時,竹迫副館長還特地從長野縣到東京來為我們導覽解說。那時,她提到了三月份開始有一個《窗口邊的小荳荳》三十週年展,開展前有黑柳徹子女士(知弘美術館東京的館長)的特別演講,以及媒體招待會,她說會寄邀請函給我,希望我可以出席。
        竹迫女士很客氣,她說雖然是邀請函,但是沒有提供機票,不好意思。我沒有猶豫很久,我知道自己應該「在」那裡,那是一個確定的「召換」。於是,25日上台北,26日到東京,27日參加特別演講和媒體記者會,28日去長野縣,3月1日參加安曇野知弘美術館春季開館的記者會並訪問松本猛先生,3月2日回台。
        28日去住了下山田裕彥教授夫人的老家,順道去探訪教授和夫人。
        這趟行程想記錄下來的很多,先談談重要的人物吧!
        


岩崎知弘的第二任丈夫。松本善明先生,今年85歲,當過國會議員,現役律師。聽黑柳徹子演講時,松本先生坐在我隔壁,我們聊了一些事。他說,現在正在執筆寫一本戰後重要的政治冤獄的紀實,約四月可以完稿,這兩三年他遍訪當時相關的人物。我問說,松本先生自己打字嗎?他說,是啊,沒有電腦於無法工作耶。
他已經當曾祖父囉。在等待黑柳徹子出場時,他還主動跟我聊了一些黑柳的逸事呢! 完全沒有政治人物的架子。
演講完,有一位女士買了一本岩崎知弘的畫冊,請他簽名,我看著他寫:「為了人類的幸福與進步」,並且親切地問對方姓名,寫上去。
松本先生沒到過台灣,我邀他到台灣走走,他真的拿出記事本看日期,「六月要到越南,可以先去台灣」,他認真地說,我希望他真的可以來。還很想跟這位長者多聊聊。

黑柳徹子在朝日電視台主持一個訪談節目,今年剛剛慶祝節目製播35周年,她說朝日電視跟她約定「徹子の部屋」還要再作15年,啊哈,到時候今年78的她就....。一個星期五天的帶狀節目,播出35年,大家可以去算算到底幾千集了,我上次看過一篇訪談,那是紀念8千集節目的。
她說四月份要去海地,她是聯合國的兒童親善大使,擔任這個任務也有26年了。15年前到海地時,有許多街童和賣春的小孩(男女都有),那是一個愛滋病蔓延的地區,她說地震後一直掛心想再去探訪,但情勢不穩,所以時間排到今年四月。
在安曇野的知弘美術館訪談了岩崎知弘的獨子松本猛先生,他在1974年知弘過世後,奔走建立美術館,才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在許多人的期待和協助下,建立的世界上第一個繪本美術館,到今天兩個美術館,世界收藏插畫規模最大的美術館,令人欽佩。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要趕車回東京),我們只談了40分鐘,我請教他關於美術館的建立和繪本學、繪本和插畫研究等,他說想再多聊聊,他很想知道台灣的事。
明年我計畫去安曇野作研究,屆時應該有很多時間可以聊囉
下山田教授夫人誠子女士,在長野縣松本車站送行。
關於下山田教授和夫人,之前寫了一篇文章。
http://syararira-goalforpaperfight.blogspot.com/2009/03/blog-post_22.html

Posted by Picasa

2.06.2011

Wherever your soul being Calm, Clean and Clear

有一種幸福的感覺
並不濃烈
她甚至   有一點   冰雪般
透明
寧靜
安祥
你發現自己
只是   自在    單純地存在著
呼吸------
在光影   交錯裡
和風一起
和藍天與白雲
一起


*聽起來很抽象,不過,這是我這次去日本,靜靜品嚐到的。不是在冰天雪地裡,而是在跟人接觸時,在充滿人文氣息令人放鬆舒緩的空間,與真性情的人共飲一杯茶時的感受。那樣令人舒服的美好,我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具有。
2月3日竹迫女士帶我去至光社拜訪,我希望可以牽線讓岩崎知弘最重要的代表作在台灣出版。至光社的創辦人武市八十雄是日本戰後繪本界相當重要的編輯(出版人),和福音館的松居直齊名。60年代末期,岩崎知弘在武市的鼓勵和提案下,一年創作一本實驗性、劇場感(孩子心靈感受)的繪本。至光社非常注重繪本的印刷、排版,把每一本書當作藝術品看待。那個下午,在日本家屋改建的、充滿人文氣息的、像藝術家住家的出版社裡,我感到深深的平靜與幸福。超出商業的真心,傳遞幸福感的事業,令人心嚮往之。

Posted by Picasa

雛人形----指導教授的禮物

雖然距離3月3日女兒節還有一些日子,
我把本田老師送的雛人形擺了出來,
日式的「福態」臉,
看了令人心情舒緩。

1月28日晚上,我和三位日本學姐相約吃晚餐,
我們約在東京澀谷一家飯店二樓的義大利餐廳,
三位學姐都在大學教書,
現在正值期末和入學考試期間,
大家都非常忙碌,
但是同門情誼,也就是每年見個一、兩次面吧!
所以學姐們還是抽空赴約。
本田和子老師也說要來。
冬天很冷,晚上讓80歲的人跑一趟,
覺得很不好意思。

我先到餐廳,發現忘了帶相機。
所以,美食和大家的身影,
就只能留在腦海中囉。
不能跟各位分享。

我找到2009年冬天和本田老師吃午餐的照片(下兩張)。
老師的外貌一點都沒變。
還是那件墨綠色的斗篷外套,今年加了典雅的帽子,
花色和圍巾相輝映。
裡頭是酒紅色絲絨的套裝,
加一條手工雕飾的銅鑄項鍊。
洗練又優雅的打扮,
很難跟「獨居老人」廉想在一起。
1931年1月15日生日,剛剛滿80歲。
一位不婚的學者。

Posted by Picasa
以前,本田研究室就是有名的「童話不老林」。
除了老師,森下學姐也是年齡不詳,
說二十年如一日,
都不誇張。
我們閒話家常,
不過大部分是聽老師聊最近的生活。
和詐騙電話有趣的對話、
過年到雪山的飯店、
生日一個人去了伊豆半島泡溫泉、
今年要出一本書.....

坐在旁邊當「小孩聽眾」的感覺真好。
老師和學姐吃得少,我負責吃美食。
我們談到林真美學姐的新書,
老師很高興。真美學姐畢業二十年來,
沒有跟老師見過面,
寫了第一本書就是
「獻給本田和子」。
(宣傳一下,是《繪本之眼》天下雜誌)

「你剛到日本時,我還想日文這麼差的人,怎麼在日本生活呢!」老師說。
「不過游san頭腦好,理解力高,一下子就趕上其他留學生了。」學姐趕忙說。
是啊,我還記得第一次去拜訪指導教授,
帶著台灣的茶葉,日文是我「第三外語」,
才學了兩年,我很緊張,
只記得老師說,除了御茶水女子大學,
也可以考考其他學校,因為御茶水兒童學的碩士入學很難考,
很多留學生考兩年都沒考上,
只好打道回府。
說真的,你不太會遇到這種「直率」的日本人,
第一次見面就潑你冷水。
不過當時傻得也聽不出言下之意,
原來是日文太差。
那年四月到日本,不到半年我就在練習的心情下,
考上碩士入學考了。跟日本人一模一樣的題目。
大概是空前絕後的紀錄吧!
不過,本田老師還是常說:
「你不該那麼快就考上,考上後就沒怎麼讀書....」
是啊!我玩遍了日本。
所以,現在我還得繼續研究、讀書!
事實上,老師還是疼愛我的。
寫碩論時一個人過年,
她煮了一大桌年菜,讓我去她家討論論文。
我也去住過老師輕井澤的別墅。
她總是放手任我題目改來改去,
在真正需要的時候,再伸出援手。
我想起博士時期,當老師的助教,
常常跟老師去吃晚餐、聊天。
畢業後去京都,她親自寫了五封介紹信讓我帶著,
我還因此見了河合隼雄老師呢!
被引見進了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參加研究會。
我想,我要有一本書,
也要寫上「獻給本田和子老師」。
吃完義大利菜,
老師從手提包裡拿出一個禮盒,
「給游san」,她說得很快,
像是沒這回事。
那就是這對雛祭(女兒節)的娃娃。
先生、
またお会いできるまで、どうぞお元気に

11.10.2010

找尋一個靈魂安住的家-----訪九鳥陶燒


我想當一個農夫,拉坯機就是我的一小畝田。
諸推依.魯發尼耀 (廖光亮)

九鳥的阿亮不賣雞排
住址是這麼寫的:「台東縣卑南鄉初鹿村32鄰新斑鳩42號」,顯然這是一個沒有路名的地方。從台東市北行台九線,快到初鹿村的中油加油站時,左側有一個「九鳥陶燒」的看板,從那一條叉路上山,再開個10來分鐘,就會來到阿亮的九鳥陶燒。
廖光亮,人稱「阿亮」,是來自屏東牡丹的排灣族人,族名諸推依.魯發尼耀(Zudweyi Ruvaniyo)。2003年阿亮在初鹿成立陶藝工作室時,他想要一個可以世代傳承的名字,就像日本的「清水燒」、「志野燒」一樣,他試著將地名新斑鳩的「鳩」拆成「九鳥」,發現充滿意象與趣味;「但是我還是要加一個『陶』字,不能像日本的方式直接叫『九鳥燒』,否則大家會以為這個阿亮不賣雞排,在賣烤小鳥」,阿亮說著哈哈大笑起來,爽朗洪亮的笑聲在工作室裡迴盪。

陶藝原本就在排灣族的血脈中
排灣族的傳統生活中,陶壺非常重要,那是祖靈寄居在人間的住所,陶壺又分「公」、「母」兩種,也就是有陰陽之分。」在訪問九鳥陶燒之前,我們去參觀了阿亮正在台東鐵道藝術村推出的個展「介.過」[i],阿亮指著他所創作的陶壺說。
排灣族的古陶壺象徵著一個家族的財富與地位,只有位高權重的貴族才能擁有陶壺。以前部落頭目嫁女兒時,會捏斷一片壺口給對方,表示分家,而尊貴的陶壺不會因為有了缺口而損及其價值。
在排灣族的神話傳說中,Tavaran部落有兩兄弟,發現大母母山頂冒出黑煙,於是前往探個究竟。他們發現裝有太陽蛋的陶壺,建造一座橋,慎重迎接陶壺過河回到部落。兄弟帶回陶壺後,請百步蛇守護。十個月後,陽光直射入陶壺,陶壺突然迸裂,出現一個小女嬰。古陶壺就像是孕育排灣族文化的子宮,與其祖先的來源、頭目的特權與通婚、貴族階級的承襲與延續等,都有相當密切的關連。
然而,現有的古陶壺是代代相傳而來,製陶的技術已經失傳很久了。「到了我們這一代,才又開始研究製陶的技術,」阿亮說。

「我是誰?」---從屏東到台東,那一條迂迴曲折的路
阿亮會迷上陶藝,成為繼承傳統與開拓創新的藝術家,除了排灣族血液的脈動,還源自一段自我追尋的生命故事。
70年代,父母親希望孩子去平地去讀書,將來才有機會翻身。我三、四年級的時候也去了。可是不會中文和閩南語,好像到了國外。功課不會寫會被老師打,一直打到不習慣、不舒服的感覺越來越來少,但是已經是小學六年級了。」阿亮說他在部落上小學時就像是到了天堂,因為不用幫忙農務,反正就是發呆、等下課、玩耍,但是到了平地唸書卻是「像魚一樣,必須將自己身上的鱗片刮掉,」抹去自己的出身傳統的文化,那很痛。
到了平地求學後的阿亮,之後到了台南讀神學院,早已經適應了都市的生活,但是「到都市我是原住民,回到家鄉我是都市來的,」阿亮接著說:「那一種從小就藏在心中的『不安』─我到底是誰?還是跟隨著我。即使在教會工作,那種不安還在,上帝為什麼要創造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
於是,阿亮選擇了「回家」。為了回到部落,必需先學個一技之長,在因緣際會下遇到了陶藝。「我想尋找一種生活方式,讓這種『不安』穩定下來,作陶可以面對自己,我想當一個農夫,拉坯機就是我的一小畝田,」他說。
阿亮曾經試著回去家鄉屏東牡丹,和妻子夏子住在簡陋的屋舍裡,希望靠陶藝工作室謀生,但沒有成功。後來,到夏子的故鄉台東初鹿創立了九鳥陶燒。「我後來知道『家』一個靈魂安住的處所,不一定在自己原生的地方。現在在這裡我們有一群朋友,互相切磋影響,不斷成長,我們認真地看待自己原住民的處境,雖然來自不同族群,但這是一個家!」阿亮堅定地說。

目前阿亮跟勞委會合作,在台東排灣族的土板部落進行陶藝創作的培訓計畫。政府的計畫只有一個半月短短的時間,但是阿亮希望自己可以到這個保留傳統排灣族文化的部落至少待上一年,「除了培育一群人之外,我希望自己經歷一整年的排灣族傳統生活與祭儀,可以在創作上有所精進,」阿亮說。
  與陶相遇,阿亮找到了「家」,但對於陶藝的追尋,還在路上。

[i] 2010年9月18日~10月31日,以「借過」之諧音做為其展覽名稱,代表他在混沌中找尋一條出路、一種突破,或是一段迫不及待的遠行意象。展出作品分三大類,一為擬製排灣族傳統陶壺,二為從排灣族觀點和生活經驗出發、詮釋人與社會現象的個人創作,三為台灣原住民傳統圖騰與形象設計現代生活陶器。

藝術家簡介-諸推依‧魯發尼耀(廖光亮)
1963年生於台灣屏東牡丹鄉,排灣族人,師承恆春東海棠,從事創作年資16年,2003 成立「九鳥陶燒」陶藝工作室於初鹿。
個展經歷
2010「介.過」諸推依‧魯發尼耀創作個展 台東鐵道藝術村
2010 失落再現——吶喊的符號?廖光亮陶藝創作個展 知本老爺大酒店
2007 台東縣農會東遊季農特產採集館環境及入口意象自主營造陶藝水景 公共藝術「吟唱共舞」
2007 初鹿新班鳩生態部落陶藝週邊公共藝術—「太陽神的光芒」
2003 「諸推依與廖光亮的對話」個展 原住民文化園區
2002 「人、土與火的對話」個展 明正國小 高雄
2000 「人、土與火的對話」個展 台東縣立文化中心 台東
註:這是10月10日去訪問阿亮後,我寫的稿子,正式刊登在《繪本棒棒堂》時,會使用攝影家楊雅堂先生所拍的照片

10.28.2010

演講:和小朋友約會~在天之涯、海之端

海端國小
從台東市北行台九線,轉台20南橫後,
進入海端鄉,約1公里處。
有一棵美麗茄冬樹的小學。

六個班級,86位小朋友。跟都會區不同,
在這裡,週三下午,小朋友並沒有放學。
今天,他們與作家有約。

嗯,這位作家,
到目前為止,只是翻譯家,
不過孩子依然熱切、好奇地迎接她。


他們專心地聽她念詩。

他們急著想知道
「小象帕兒,最後找到媽媽了嗎?」



他們爭著問作家問題。

還請作家簽名。
一年級小朋友,只有五位。
有著清澈、閃亮的眼眸。
二年級的小朋友
有著天使的笑容。
三、四年級,成熟一些,
有點小靦腆。
五年級已經落落大方囉。
更不用說
俊俏、美麗的六年級。
翻譯家想,有一天她要成為真正的作家
那就可以和許多孩子約會,
因為她太愛孩子們的笑容
太喜歡孩子們的笑聲了。
Posted by Picasa

10.24.2010

非誠勿擾---西溪濕地

聽杭州人說,西溪濕地比西湖美。
好像非去不可,我們決定回國的前一天,
唯一的休閒日去走一趟。
但是,就在前一天晚上,
看印象西湖時,遇到幾位台灣旅客,
他們說,那濕地沒台南的好,
還要收100元人民幣入場卷,
乘個電動船一個人要60元人民幣。
挺坑人的。

從北門進去,果然看到正在大興土木的蔣村,
一個仿古建築的市集。
「白天游西湖,晚上玩西溪」


好個「無樂不做 慢生活」
看來在市場經濟與高度成長的折磨下,
「放鬆」也在這個國度成為商品了。
還好,我們有當地的老師帶路,
不坐電動船,
直接坐搖櫓船遊濕地,
只要不上岸,就沒有收門票的問題。
僱了兩條船,兩個小時,各兩百元人民幣,
遠遠比一般觀光客的花費來得便宜。
難得悠閒
我們請船夫將船搖到小渠道,
沒有人聲的地方。
從我的角度,
看另一艘船。
我們船上另兩位夥伴。
搖櫓大哥挺酷的。
他是當地人,
但是政府徵收他們的土地,
讓他們集體遷村,
就為了發展濕地的觀光。
在集權政府的指令之下,
他們沒有其他選擇。

濕地是美
倒影 蟲鳴 鳥囀
但野生鳥類 沒有想像得多

偷得浮生半日閒,
其實沒什麼好怨的。
真的,
只是希望,幾年後,濕地還是濕地
不會像西湖,變人工公園。
Posted by Picasa

10.23.2010

西湖秋晨


早上五點天還沒亮,打車到蘇堤。
走了半個小時,天微微亮,
坐著聽湖水聲、風聲
看著隨風搖曳起舞的柳枝,
美得令人忍不住拍下來。
2010.10.21清晨

8.07.2010

旅途與麵包記(2)-----Esprit de BIGOT

從自由之丘車站出來
往南口的方向
走一段10多分鐘的小坡道
就會看到麵包店的招牌了....
借住的摩登公寓就在隔壁。
她擦了擦臉上的汗,
豔豔的太陽讓今夏的東京和台東一般酷熱,她想。
想起第一次搬著行李走這段坡道,
下午的炙陽盛情曝曬,混著悶熱不堪的空氣,
柏油路上飄著海市蜃樓,加深了氣喘吁吁的狼狽,
畢竟只在google的地圖上查了住址,
沒到過的地方,多少有些不安,
但是看到麵包店的招牌,
她安堵地笑了:
「沒走錯路吧!
是自己最愛的法國麵包耶!不會吧?!」
公寓的住址找到了,
卻找不到入口,繞了幾圈才試著推開門欄。
好隱密的、低調的摩登住宅呀!

(蜜棗麵包和白麵包)
出借公寓的朋友說,
隔壁的麵包店很有名,
還得過什麼大獎之類的,
而且,一大早七點多就開門,
有新鮮麵包出爐囉。
於是,住宿的那四天,
她每天早起,就到麵包店報到。
(核桃麵包)
法國名稱的麵包,變成難念的片假名,
她總是要在櫥窗前站立好久,
一方面選麵包,一方面跟自己的理性拔河。
一早是吃不了太多麵包的,
但...每一種看起來都好好吃喔!
(有起司塊)
沒錯!看起來!
她發現麵包其實跟生魚片一樣,用眼睛看,
就知道好不好吃。
這一趟東京任性自由行,
她只想好好吃半年份的握壽司,
吃各種生魚片,
吃到自己說:「夠了,可以再忍半年!」
她的確一路任意走,
任意找,隨性地實踐了這個沒有精心規劃的"計畫"。
(無花果麵包)
沒想到朋友的公寓就在知名的麵包店旁,
讓這趟旅程,多了意外的幸福。
(起司火腿三明治)
她去了幾趟歐洲,覺得料理ok,
最不能忘情的卻是麵包。
記得一次在朋友住的德國鄉下小鎮 ,
一早她跟著朋友出去買麵包,
穿著"便服'穿著拖鞋,就在住家不遠處,
有一家小小的麵包店,
可以買到剛剛出爐熱騰騰的麵包。
那很像魔女宅急便琪琪借住的麵包店,
麵包一個個疊在木頭櫃子裡,
就買一個今天早上想吃的吧!
選一個滿滿的、幸福的滋味。

7.25.2010

旅途與麵包記(1)------Woolloomooloo


她翻弄著鐵藍色的名片,
Woolloomooloo的背面,
住址和地圖下頭,寫了這行字:

[ for that badly needed fix
caffeine. intoxicant. ecstasy]


她嘴角微微上揚,之後,忍不住倩倩地笑了起來。
「咖啡因、酒精或狂喜」,
到底自己迫切渴望的是什麼?

在到達目的地之前
慰藉一下轆轆飢腸?
旅途中的萍水相逢、有人陪伴?
一個窗明几淨短暫的休憩所?

她今天夠理性了 不需要咖啡因來清醒
她今天夠感性了 不需要酒精來麻醉
她今天夠豐足了 也不需要狂喜來填滿
但這一切仍是迷人
奶油和麵包
南瓜湯
堅果百分百的甜點

心型的拿鐵

在這樣的午後,適合聆聽
麵包、甜點、和空間設計的故事,
適合在旅途中交換故事。

她笑了笑.....
或許吧!為了微酸的酵母麵包,會有下一次。



關於Woolloomooloo有許多好看的部落格文章:

http://blog.xuite.net/ayan/blog/18919780

http://oranges.idv.tw/2008/02/06/1706.html

http://www.wretch.cc/blog/yudaMin/8454801

http://www.christabelle.idv.tw/archives/3083